程十发

程十发(1921--2007)


原名:程潼,室名步鲸楼;

1921年生于上海松江;
1938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,师从王个簃(吴昌硕弟子),奠定传统根基;
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和插图创作;
1956年参加筹备上海中国画院并聘为画师;
1984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,推动海派艺术复兴;晚年创作更趋简练自由。

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、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文联委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、
西泠印社副社长、上海美协副主席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、全国文联及上海文联委员、上海吴昌硕研究会会长。

称号:“海派书画巨匠”、“连环画泰斗”。

自幼临习古人画谱,并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过个人画展。

1957年赴云南傣族、景颇族自治州体验生活。60年代前后主要画人物,尤多西南少数民族生活题材,与黄胄以西北少数
民族生活为主体互相辉映。70年代后多作戏曲、历史题材人物,并大量画戏笔花鸟。90年代前后又潜心山水画的创作。
擅人物、山水、花卉、鸟兽及连环画和书籍插图。人物画取法于梁楷、贯休、陈洪绶、任伯年诸家,并吸收民间艺术
营养,融会贯通,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,被誉为“程家样”;山水画大气磅礴,意境古厚;花鸟走兽皆传神精工。
工书法,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、陈洪绶行草,善于将草、篆、隶结为一体,潇洒灵秀,奇趣横生。

作品广泛发表于国内外报刊杂志,出版作品和画集甚多。
1957年国画《歌唱祖国的春天》获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;
1959年《儒林外史》插图获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展览银质奖、中国华东地区书籍装帧展览一等奖;
作品《昆曲》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,作品参加文化部“中华世纪之光”中国画提名展;
1992年作《牡丹花》、1998年作《早春幽谷》藏上海中国画院;
中国美术馆藏《丽人行》被选入百年中国画展。

曾赴日本、美国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亚和香港访问、讲学并举行画展。
1960年连环画《画皮》获全国连环画评选二等奖;
1979年《西湖民间故事》插图获全国图书装帧展览荣誉奖状。《程十发花鸟习作选》(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)出版; 
1980年于日本东京、大阪举行个人画展;
1981年《程十发近作选》(人民美术出版社)出版。《程十发书画》1-9集(杭州西泠印社)出版;
1986年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所编《世界名人录》;
1989年聘为全国七届美展中国画评委;
1991年获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。《程十发全家画展》在上海美术馆举行;
1993年获第二届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;
1994年香港《名家翰墨》杂志48期出版“程十发特集”;
1995年先后于澳门市政厅、上海美术馆举办《程十发作品回顾展》。
1996年将自家收藏的元明清名家古画122幅捐献给国家,获得好评。还被授评为“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”。
《程十发画集》(上海教育出版社)出版;
1998年赴加拿大同加总理克雷蒂安共同为“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画展”主持闭幕式。

代表作品:
连环画《画皮》《孔乙己》《阿Q正传》《儒林外史》插图;人物画《小河淌水》《傣族赶摆图》《钟馗嫁妹》;
花鸟画《鹿苑长春》《白孔雀》《红梅双鹊》;文学插图《红楼梦》人物系列、《胆剑篇》插图。

艺术地位与影响:
海派承启者:
将吴昌硕、任伯年的海派传统注入现代生活气息,影响当代水墨革新(如施大畏、毛国伦)。

文化符号创造者:
笔下傣族少女、鹿、钟馗成为大众喜爱的经典IP,广泛用于邮票、陶瓷等文创。

名言:“笔墨当随时代,但魂不能丢”——强调创新需扎根传统文脉。

作品欣赏